
1.您是否认为金融危机已经对全球建筑行业进行了重组?
王兴田:我们不能肯定金融危机是否重塑了全球建筑领域,但可以确定重塑了中国建筑。在中国三十多年的快速成长时期里,每一次经济波动都给中国建筑界带来了重新的思考和认识,成为新的成长契机。尤其期待这次经济振荡能使中国建筑从浮躁、狂热和追求规模、建设速度的趋势上冷静下来,让市场更清醒地回归到对建筑本体的认识 和把握,在思想、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您如何看待建筑行业在中国等快速发展的国家以及其他国家将来的发展前景?
王兴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尤其在中国,住房从无到有,还是走过了先数量再质量的老路。过去中国几十年的建设当中,对数量的追求远大于对质量的要求,但近些年,沿海先发展城市已率先追求开发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我们希望既有数量又能从城市文脉、地域特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诸方面来把握 建筑及其建成环境。
3.奢华建筑时代是否终结?
王兴田:看如何给奢华建筑来定义,我认为奢华建筑是指赋予了建筑使用目的以外更多的东西,有物质的、精神的,也有政治权力的。比如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故宫、卢浮宫在当时建造的时代被称为奢华建筑,不也是作为那个时代文明的象征被保护下来,供人类共享吗?这也能使历史文化传承。在当代,我认为允许出现个别“奢华”建筑, 营造当代文明的氛围,具有留住时空的意义。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盲目地为了自我标榜、过分彰显,建造新奇特的超豪华建筑,普遍大量地去复制这些所谓的“奢华” 建筑,对于社会发展、节制资源不具有广泛的意义,因而遭到反对。
4.您认为未来建筑是否有一种趋势?
王兴田:大多数建筑以城市住宅为主要背景而建造,注重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生活方便、空间适宜等。提供人们实现理想的可能,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都能以人为本地给予关注。这和地域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建造材料息息相关,在广阔的国度里,不可能只有一种标准的解决方案。盲目机械地照 抄照搬会使建筑脱离它所依附的环境,失去存在的意义。建筑设计将会更注重地域化、特性化和理性化,即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特定的使用人群;有节制地使用资源,注意环保!
5.您如何保持设计激情?
王兴田:保持建筑创作热情是成为优秀建筑师的首要条件。对于大多数年轻建筑师而言,培养创作热情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将工作、生活、兴趣三位一体才能乐此不疲找到从事建筑设计持续的兴奋点。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之所以会感到厌倦,是因为 觉得这是日复一日机械枯燥地工作,若把每一次创作都看成是一个新的挑战,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价值体系,保持常学、常想、常新的创作激情。
6.生态学和可持续性发展在您的工作中扮演何种角色?
王兴田:建筑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一方面良好的低碳建筑可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建筑在建造、运营及解体的生命周期内对环境有着较大地影响。 建筑所产生的CO2排放量约占总量的50%,这个数字是相当庞大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思考如何减少建筑给环境带来的负荷,尤其是在建筑设计的初始, 就应用最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建筑的CO2排放量。也就是说在保持空间环境舒适度的同时,优先考虑运用适宜技术和空间组织来获得自然通风、日照、采光;积极有效地利用地形地貌、地域气候、地方材料和建构技术,并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予以综合、系统地解决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建筑与环境相谐调的 可持续营建。
7.您对“明星建筑师”这个标签有什么样的看法?
王兴田:日程“明星”建筑师作为标签是用娱乐方式对建筑师的一种评价。“明星”建筑师一些是指行业里有着独特思考和个性创作的建筑师,其设计也是接“地气”,和真实生活相关联的。而有些则是纯娱乐化的。这也许就是多元社会存在的必然。
8.您认为当前行业内的建筑大师有哪些?
王兴田:日本在现代建筑发展大潮中,无论是建筑文化还是技术层面,都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日本有着自成体系的传统文化,同时又有着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吸收的愿望。当代建筑大师槙文彦, 他一生致力于发展日本本土的现代主义建筑,以日本文化的“奥”来诠释当代建筑,以细腻精湛的手法使建筑的表现深刻内涵和技术理性。他提出的“新陈代谢”和 “奥空间”等具有指导意义的建筑理念,成功地将日本传统思想创造性地融入建筑创作中。
9.您床头放着哪些书籍?
王兴田:我的办公室就是我的书房, 办公室里堆着大量的书籍。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待在办公室里的,回到家中就是尽享儿女的天伦之乐。而床头柜上只有两本日本原版书籍,有许多信息是通过网络交流来获取。
10.选择:严肃或者文雅?
王兴田:在建筑语言上我当然选择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