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国家,民众对于建筑的认知程度都普遍很高,但凡一些知名的建筑,大多数民众都能够说出其建筑师是哪位。但是于中国,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之时,我们关注外观形态多于对建筑其他方面的了解,包括建筑师是谁。中国建筑怎么才能够赶上西方的建筑,或者怎么样做才能够达到先进的水平?理查德·罗杰斯的回答是,“中国的建筑应该是让普普通通的人都去了解建筑,欣赏建筑,让他们真正理解建筑的美,这才是中国建筑赶上世界建筑更重要的一点。”
理查德·罗杰斯
关注未来城市
说到理查德·罗杰斯,建筑业界人士对他都非常的熟悉,他的突出成就是将作为原生态技术的一根大梁、一榀钢架、一组设备管道升华为艺术技术,充分赋予它们以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他的建筑作品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体现着建筑技术对建筑创作的强大作用力。他的设计理念以深邃的哲学思辨审视着高科技主导下信息化社会建筑发展的前沿动态。解读理查德·罗杰斯建筑作品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要准确把握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审美属性,以技术审美表达为切入点进行逐层分析,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理论脉络。理查德·罗杰斯的建筑作品在技术审美层面上表达出独特的视觉形态。他迎合当今大众审美口味与审美习惯,运用艺术手法使原生态技术向艺术技术升华,创造了前卫、新奇的建筑形象。他的作品在现实符号、审美符号和艺术符号等层面上都传递出个性化的审美情绪与审美意义。
同时,理查德·罗杰斯也一直把城市作为文化的中心,力图将人类在活动时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减到最小,反对分散城市,主张未来城市应该把生活、工作、购物、学习和休闲重叠起来,在持续多样和变化的城市结构中,解释他的设计意图,要把建筑看作城市一样灵活,是永远变化的框架。城市需求应该不断变化,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动。未来城市是什么,没有人真正知道答案,但现实是,全世界约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里,预计在2050年,这一比例还会上升25%,这都需要建筑师们对其进行反思。如果更加智能的营造都市环境,让新建之城承载更多人口,让老城持续发展,才能真正解决城市的问题。
难道这些对于未来城市的反思与理解就是理查德·罗杰斯做建筑的真正动因和想法吗?对此,理查德·罗杰斯表示,“我相信团队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不认为在当今的时代,一个单独的建筑师能够将建筑的复杂性完全实现。当然,我也会与其他很多国家的行业精英一起合作,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的客户去理解我的想法。建筑师的生活不仅仅是建筑,我还会与很多其他行业部门,包括政府部门进行很多工作方面的合作。而且,我也一直认为,建筑师就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一个建筑要能够带给所有人以愉悦。因此,我们创建了一个公共的广场,并把这样一种社会责任,带到了我们的建筑当中。创建了一个公共空间,还把这样一个公共的区域场所带到了整个建筑之中,这就是整个欧洲最大的艺术中心和文化中心,包含了一个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等。这个项目是在一个共有681个参赛者参与的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其实,原来的位置是一个不太好的区域,是大片的停车场,而现在这个片区已经成为了很有活力的地区。”
建筑不能丧失基本尺度
在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世界建筑杂志、华太设计联合举办的讲座上,理查德·罗杰斯提出了一个很重要且贯穿其建筑生涯始终的观点,那就是,一个基本尺度很重要,如果一个建筑丧失了基本的尺度,就有可能变成了让人感到害怕的东西。而且往往理查德·罗杰斯的建筑作品也都会采用一个结点构造,并可以看到即使不同的构造和不同的构建,最终也都会产生一个基本尺度,这才是一个更加人性的建筑所能带给大家的感觉。
此外,理查德·罗杰斯还有一个建筑表达了光和阴影的一种交互的概念,“在这里,我们试图创造一种语汇,一种语法,试图用空间和建筑,以及一些功能将其联系起来,从而形成这样一种概念。这个项目在英国,因为整个英国街道的尺度比较狭窄,实际上另外一面,建筑会利用一种垂直的方向,包括用一些片段去表达其对于整个街道尺度的呼应。” 理查德·罗杰斯说,“建筑师应该使用科技,但是科技并不仅仅是建筑师的专利,建筑师需要将科技引入到自己的概念中,并能够进行一些整合和优化。这样人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构建,包括与一些尺度和效果上的对话。因为这个项目是保险公司的总部,因为会有人经常在这儿进行保险交易业务,所以整个建筑就会有更多一些灵活性的功能加入其中,这样整个建筑就有了一个长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在设计上创造和谐点,通过不同的尺度,包括一些小的构建,从而打造出在基本尺度上的设计核心感。
除了建筑项目以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理查德·罗杰斯研究的课题。一个真正的可持续的城市,应该是一个紧凑的,能源消耗最低的。从能源的角度来讲,他认为一个生态化的城市,应该是包括在城市和郊区当中的一些住宅。这就需要建筑师去采取相对应的策略,把整个城市的发展,包括一些建筑的项目,融入到已有的一些产业当中去。因此在城市结点的附近,增加开发力度,并创建一系列网络性的公共空间,人们才会愿意走出去享受城市能够带给人们的便利方式,能够将工作与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所有富裕和贫穷的人也能够生活在一起。这个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城市模式,实际上也是一个混合型,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城市中心,以及其他的一些网络的城市模式。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模式,也就是英国第二大城市的城市模型,把周围的碎片化的城市,整合到现有城市的重心当中来。整个英国的开发速度远远没有中国的速度快,很多时候在英国的城市中,实际上是在一个工业用地上面进行一些再开发,需要一些点去表达这个紧凑城市的基本理念,并且不能改变基本的尺度,即好的设计最后必须是安全的和社会公平的。理查德·罗杰斯说:“整个社会的公平非常重要,对于城市来说,社会的公平就在于整个城市进行公平合理的使用公共资源。”
千年穹顶
文化多于艺术
诚然,理查德·罗杰斯对于设计上的一些理念和思考,也有另外一个层面,那就是建筑设计并不是为了体现整个艺术的价值,而更多的则是文化。这种思考一直渗透到他很多的项目中,包括住区及一些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进行探讨的项目中。当然,理查德·罗杰斯不仅做了很多的大型项目,同时也非常关注小型项目的设计细节。比如有一个医疗建筑,非常小,300平方米,是为癌症看护的一个慈善机构进行的设计,理查德·罗杰斯把整个建筑里面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诠释,使小型建筑自身成为一个小小的世界,患者和医生在这里进行的活动会很顺畅,从而很方便地完成相对独立的医疗方式,这个建筑实际上也会让医护和他的患者,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在2009年该项目获得了斯特林奖。
现在的英国于住宅方面比较大的问题是,住宅量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住宅短缺。所以理查德·罗杰斯现在也正在探索怎样把建筑做得更有效率,成本更低,质量更好。在八年前理查德·罗杰斯有这样一个设计,在设计当中把整个建筑的品质,建造方式,以及整个的流程进行优化。整个建筑,无论从光线还是其他空间的品位,都是很好的,“我的一个建筑设计的主题实际上就是对于整个建筑建造方式的一个定义和认知。当然我们的建造速度没有中国快,但我们在精度方面却要求非常之高,同时,还会进行建造的优化。”理查德·罗杰斯如是说。
作为建筑师,都会比较偏爱公共建筑,其更加有挑战性,更加有趣味性,但是仍有另外的几类建筑,更加需要建筑师进行仔细的设计,包括住宅和办公建筑,因为这些项目的业主本身就具有更加职业化的素养和认识,他们对于建筑会有自己的一些诉求和想法。所以,就更加需要像理查德·罗杰斯这样的建筑师采取独特的方式把建筑做得更加有趣,同时也是对整个项目的一个功能上的精确的定义。
9-Lloyd的伦敦办公楼
人物简介
理查德·罗杰斯,英国建筑师,是继伦佐·皮亚诺、诺曼·福斯特以后第三位以擅长在建筑中极力表现技术美为特征的200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他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代表作有著名的千年穹顶,与诺曼·福斯特合作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和与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共同设计的巴黎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等等。虽然饱受争议,但并不妨碍他成为3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理查德·罗杰斯和伦佐·皮亚诺在1977年设计了巴黎乔治·蓬皮杜中心。理查德·罗杰斯和皮亚诺当时是合伙人,在 1971年的国际竞赛中获得胜利。普利兹克奖评委认为,蓬皮杜中心令人震惊的外表——用HVAC管道、自动扶梯和其他原本放在建筑核心位置的服务设施装点 ——“石堆博物馆设计的一次革命,将博物馆的纪念碑式的精华形象转变为社会和文化交流的流行地点。”
2000年伦敦的千年穹顶继续展示了理查德·罗杰斯对一座建筑纯功能要素的设计才能。他越来越关注大尺度的项目。虽然该建筑有着颇多的微词,但他仍认为,在城市中,生活是最不稳定的,但也是最具有改进、干预和变化机遇的,这种机遇是看得见的。
9-Lloyd的伦敦办公楼,完成于1986年,展示了类似的“内外翻转”的形象并结合了理查德·罗杰斯标志性的表现主义风格的建筑手法。
来源:中华建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