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第二届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建筑资源再利用”评审会 嘉宾点评实录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曾成德先生】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硕士、国立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院长曾成德先生


曹先生的题目出得很好,前20个作品都很棒!“建筑资源”不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定的世界遗产,更多的是一些有形、无形的宝贵财富。我们一直在讨论建筑资源再利用中有形和无形的部分都是哪些,很希望看到两者皆有,让无形的文化同时保留下来。

我本人也在这个竞赛中学习到很多,比如说“竖井”的作品(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 27号作品:重塑——放弃与追寻),它让我知道世界上目前仅存3个,它是其中最高。竞赛中这样的主题有很多,让我了解到同学们的一些思考,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但足以唤起我们的重视。

未来一代所面临的建筑不只是盖新房子,他的材料可以有很多,我们引导他们思考,这对学生的建筑教育极为重要,也是竞赛真正的价值所在。

作品很好,很可惜必须要分出等级。但无论最终获没获奖,这些作品都很优秀,很多感觉只能在年轻的新鲜血液中找到。

比如说,“柳絮”这个作品(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55号作品:絮——计划),我一直在强调健康环境,它可能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建筑,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试图利用很多办法去解决问题,比如一些非建筑的静电手法。虽然建筑本身可能并不成熟,但他们特殊的思考方式和表现手法是值得肯定的。

还有“漫画表达”的作品(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06号作品:战争语境下的“压缩砖”),它用漫画手法来谈战争,表现方式很特别。“遗”的表达方式(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18号作品:申遗之“遗”),它引发一种思考,要怎样对待那些遗留在遗产之外又值得保留的东西呢?

学生们各式各样的思考方式可能并不成熟,甚至需要依靠一个成功的题目来吸引人们注意,但这些丰富的想象力都来自于这些年轻的血液。非常欣慰可以在大陆看到这些优秀的作品,它说明一些生猛的、多元化的具有创造性的东西正在年轻的建筑人手中延续着。

我们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5票一致,说明我们中间也保有年轻的活力,在此我们激烈的冲撞、交流,感谢各位评委的胸襟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好题目才能如此,我很享受!


 

【张伶伶先生】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筑学科评议组成员、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天作建筑主持人张伶伶先生


本次竞赛题目是值得持续探讨下去的,建筑资源再利用从学生的解读来看,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建议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可以以此为契机,更加规范化、深入化的做下去,提高竞赛的整体影响力。

曾先生刚刚提到了“矿井”(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27号作品:重塑——放弃与追寻),我们在学生教育的课题中探讨过。学生按照他的理解去做这个再利用,我认为无论是细节设计、工艺设计还是作品表达方式上还有很大差距,但作为学生能够这样去思考问题,已经超乎想象。

“锅炉房”这个作品(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62号作品:院落的故事——废弃钢炉院的再利用)我有深深的感触。很久以前的大陆,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大院,它是一个压缩的小社会,有自己的锅炉房、社区服务站、医疗所……,70年代曾经很普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锅炉房被废弃了,年轻职工也变成了老年人。学生们在设计中能发现这样的细节,由于这样的年龄转变,此时恰恰缺少的就是老年活动中心,于是,锅炉房被改造了。作品提到锅炉房自70年代到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2020年的设想。建筑本身并没有大的改动,更多强调的是空间、院落,给大家营造一个具有生活气息、适合老年人休闲的场所,对此我很受感动。当代学生中能有这样的思考很是难得。

现在的建筑教育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刻意追求建筑的复杂性,我认为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可以做好这样的引导。

20的作品并没有明显的差距,也就无法明确分出层级。但他们有这样的意图去关注社会问题、关注生活问题、关注老年人,是现代社会中90后的难能可取之处。

很多竞赛商业味道太浓,没办法分析作品中的细节、内容乃至它的内在含义,作品可以做得很酷炫,但与此同时,作品也都开始趋同。因为现场评审的感受很强烈,尤其“锅炉房”(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 62号作品:院落的故事——废弃钢炉院的再利用)这种黑白线图的作品,很值得我们今天去探索、去思考。绘图软件高速发展对学生的引导不完全是正面的,学生的教育是个大问题,现在的青年教师也需要深刻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像今天我们这种开诚布公的讨论,对学生是有很大益处的。这些东西应该积攒下来,学生们会从中受益。

希望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可以把这样的活动越做越好,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同时,我们也来做一个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发展。今天跟各位先生一起见证这些未来建筑师的成长,我很欣慰!感谢大家!

 


【洪鸿泽先生】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理事、海口市海外高级顾问、菲律宾建筑师联合会院士及前副会长、注册亚洲太平洋经合会(APEC)建筑师、菲律宾最杰出建筑师洪鸿泽先生


这次学生竞赛的思路很宽,我的体会也很多。很开心可以受邀到这里见证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整体水平很高。

我们用了很多时间去了解所有作品,因为给这些作品做分级的决定是很难的。到最终我们达成共识,很骄傲、很难得。

这次竞赛的题目“建筑资源再利用”我很喜欢,我本人也一直在主张做这些。我希望这个方向最终不趋大众,可以成为一种意识,长久地留存在大家的心中,主动为环境做出竭诚努力。也希望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可以在这个方面继续深入的进行探索!

 


【朱祖明先生】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常务理事、台湾朱祖明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朱祖明先生


很高兴以这样一种方式了解到学生们的近况。这次竞赛的题目范围很广,有利自然也有弊。大的方面讲,思维可以得到发散;小的方面讲,资源怎么利用又是一个很具体的事情。想要做到两者兼顾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整体来讲,图的质量都不错。

张先生刚刚谈及老人的作品问题(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62号作品:院落的故事——废弃钢炉院的再利用),我个人认为图面表达不是很理想,但年轻人可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很棒的一件事!所以,出一个好的题目,可以刺激大家的思维发散。

台湾现在有不到20%的老年人口,老龄化现象很严峻,于是看到这种题目的时候我也很吃惊,觉得很欣慰。纯粹站在建筑师的立场上来看,我认为他们还年轻,思路很好。

还有一个没有入围但是我认为很有新意的作品。它是一个在地下的社区(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66号作品:创客围城)。几年前我去了地形特别的土耳其,那里有一个几万人的社区,人们为了逃避宗教战争生活在山洞中。山里有教堂、厨房灯等各种设施。如何解决空气流通等问题就是个很有意思的议题。

能参与这次的评图,我很高兴,也觉得身上的责任重大。我认为多鼓励这些学生,引导年轻人在未来多去思考,思考世界遗产、精神遗产、空间遗产等等,这将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希望可以引发更多人的思考!

 


【程泰宁先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筑境设计主持人、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程泰宁先生


我之前有参与过一些评奖活动,横向比较下,我认为这次的水平比较好。这次竞赛一方面给大家更多的想象、创作空间,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年轻人并不是玩世不恭的一代,同学们体现了很好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此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年轻建筑师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关注人,我很欣慰。

比如刚刚提到的“锅炉房”作品(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62号作品:院落的故事——废弃钢炉院的再利用),又或者“老王逼小王”的作品(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19号作品:五间宅——农村自建房改造设计),设计本身可能并不那么优秀,但想法很好,这种感人的心情很难得,它直接反映出同学们的思想境界,我很喜欢。另外像“伊拉克”(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06号作品:战争语境下的“压缩砖”)、“叙利亚”(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38号作品:围苑镶情——罐头的“旅行”、69号作品:安定之城——叙利亚废弃厂房改造 “微城市”)、“ 阿富汗”(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25号作品:最后的战役——矿井&避难所&博物馆 建筑资源再利用)、“西班牙”(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57号作品:光感教堂酒店)、“丹麦”(详情见优秀作品赏析之70号作品:奥尔胡斯建筑艺术学院设计)的作品,他们不止关心自己国家,更能关注到更多方面,这种感觉很好。

这次的竞赛题目给大家足够的创作空间去发挥,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就题论题,而是从更大意义上,从社会责任上,从做一个人的角度上出发,以竞赛为契机反映出来。

今天跟各位开诚布公的讨论,有很多深入的东西可以挖掘,大家都很认真负责。竞赛的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到位,我的学生作品是由我在不经意间亲自剃掉了,直至评审结果公布之后才知晓。活动整体组织很好,评审过程也很棒,值得我们好好总结一下。

 


【曹亮功先生】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常务理事、北京淡士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曹亮功先生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自成立之初即主张作为一个建筑师的组织,为今天乃至未来的建筑师服务,这是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的宗旨。协会所有奖项都为建筑师打造。

在这里,我说两点:

第一,竞赛不是以单位报奖,获奖证书上是设计师的名字;

第二,是建筑设计创作的理论在PK,这不是建筑工程的奖项。

我们鼓励抛开杂项,真正的去看建筑设计本身。

这个学生奖的设置也是为了未来的建筑师,单纯为了学生。到目前为止,这是大学生竞赛中的第二届。我们努力排除市场影响,以求尽量公平。

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我也希望可以吸取大家的建议,让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做得更好。希望各位可以持续关注,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去!


 

【张楠先生】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秘书长、CCIAD千府国际董事长、首席设计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UCL大学访问教授张楠先生


这是一场两年一次的交流盛宴。优秀的学生作品可以作为资源,希望各位多多参与到我们的交流中去,这对教学是有好处的。

以此形成话题乃至课题,对建筑创作更深刻地进行理解。加之一些已经真正做出来的设计,一起进行交流,将会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我们希望可以摒弃社会上的一些陋习,做一个真正干净的协会。WACA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促进社会对我们建筑师的认可。

再次,感谢各位评委的到来,向各位坚持在创作第一线、仍然坚持经营创作的真正的建筑师表示敬佩。你们是建筑业的正能量!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