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活动】① 2015世界华人建筑创作奖作品分享专题对话


2015年11月28日下午,“世界华人智能城市设计愿景”专题对话一:2015世界华人建筑创作奖作品分享 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楼地下一层第三会议室开幕,由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新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建筑师、董事长、硕导温捷强先生主持。

2015世界华人建筑设计大奖赛以“创意”为中心,共征集了全球范围内自2011年起至今的项目68项。力求制定公平、严格的评审标准,通过初审、复审及多伦讨论环节,直至终审,最终确定2项作品荣获“世界华人建筑创作金奖”,10项作品被授予“世界华人建筑创作奖”称号,另有7项优秀作品入围,8项作品提名。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吴岳

经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新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建筑师、董事长、硕导温捷强先生的简单介绍后,由本次“世界华人建筑创作奖”金奖及创作奖获得者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吴岳开场,介绍金奖作品“北川抗震纪念园——静思园”、创作奖作品“玉树州格萨尔广场”、“圭园工作室”、“南京佛手湖一号地”共计4项获奖作品,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吴岳先生以“北川抗震纪念园——静思园”讲起,以汶川五一二特大地震为背景引出该设计项目的重大意义。项目选址位于新县城城市中央景观轴上,主要包括静思园和抗震救灾纪念馆两大部分,共占地5.11 公顷,其中静思园占地1.6 公顷。基地西侧为羌族特色商业街,同时也是纪念园的主要出入口方向,东面则以羌族民俗博物馆为对景。

设计的出发点是将纪念的方式理解为对生命本体的纪念,传达一种对生命的尊敬。并且,旨在跳出传统纪念碑式的设计框架,以城市公园的概念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纪念、休憩、静思、避难于一体的精神场所,力图以更为自然、平和、朴实设计手法和最少的人工介入,将纪念与城市生活融为一体,将纪念融入到每一个北川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静思园的设计中设置了“三滴水”,围绕水院周边可举办大型的集会和举行各种纪念仪式,结合高大绿植的方式,整个场地将种满茂密的大树,展示了一种充满感恩与希望的精神诉求与生命寄望。另外,利用下沉、环形过道等设计手法,引导人们先缓缓行至水面下后又逐渐走出水面之上,在行走过程中,通道侧壁上镌刻的牺牲英雄以及参加救援人员的名字让人们永远心存感念。而对待灾难本身带来的伤痛,则以矮墙限定出一个小小的围合空间用以封藏和纪念。

玉树州格萨尔广场是玉树地震重建工作十项中的一项,由中国建筑学会邀请优秀的建筑师团队进行重点设计。

会中,吴岳先生深入细致的讲解了该项目的设计背景,向我们展示了当地人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死观,一种“地震让我们死,就是上天让我们去死”的独特地域归属感。因此,在当地人拒绝搬迁新城的背景下,设计师肩上对于玉树州格萨尔广场设计的担子就显得愈发沉重。

格萨尔王雕像被原角度、原位置抬高,放在高度近7米的双层方形基座上,使之成为视觉与精神的“高点”。基座下是格萨尔王文化展示馆,四周的台阶为圆形放射布置。广场南侧为州城市规划展览馆、档案馆等,整体长210米、高9米。这组超常尺度的建筑既为格萨尔王雕像提供了背景,也挡住了扎西科路一侧相对无章的居住建筑群,广场被这巧妙的遮挡安静了下来,城市的喧闹不再打扰到转经的人们。由于海拔高、经济技术相对落后,建筑就地取材,利用周边山上大块的石头稍加加工得到片石,由当地藏民垒砌而成,既保证了施工和完成效果,又较少人工痕迹,形成与自然、神山融为一体质朴感受。

圭园工作室,是位于天津的设计师友人工作室。其外形完整,是一个约78m×40m的长方形,建筑形体封闭内敛,方案采用在内部挖院子的方法组织功能景观,解决采光通风。由于功能大多以小进深的办公空间组成,局部会有大型的会议功能。因此,设计要求以多种不同类型的采光方式满足不同进深尺寸的功能用房。设计依据功能要求挖出一系列不同大小变化的院子,并结合不同景观设置赋予每一个院子不同的空间性格。这些院落空间不仅仅能解决建筑的采光通风问题,也为办公人员提供了一个个安静而富有意境的内部景观环境。

另外,体量中部设置了一个与外部呈30°角的南北向正方体,体形略高于周边,在强化主要空间的同时亦带来了空间上和流在线的变化。圭园以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在框架结构的内外均以过火砖砌筑(中间填充砌块及保温材料),力图营造出自然质朴的感受,清晰真实的建筑表达。

前院开敞办公,后院闲逸种菜,建筑即是景观,室内室外至此终于通融合一。

南京佛手湖一号地,缘起几崎新和刘家琨老师作为策展人的一次建筑实践展。以全球化与地域性为主题,邀请了中外各十名建筑师,每人完成一个500m2 工作室,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建筑理念。

地块的分配是在基地现场通过抓阄决定的。该设计用地是块面湖且朝南的陡坡,背景轮廓为茂密的树林和远山。设计主题定位为两个词汇:归隐与平实。归隐,可说是一种愿望,一种意境的追求,嵌入山水,融入自然,找寻一份超脱都市的寂静。平实,则是强调以平实的手法和单纯的形态与环境契合,与自然共处,并在顺应地势的同时,围合出自身的一片小天地。

从湖对面看过去,场地环境优美,景致迷人。故方案策略是尽量减小建筑尺度,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为此设计将建筑嵌入陡坡,建筑屋顶与道路齐平,人们从道路的标高几乎看不到建筑的存在,避免了对主景区视线上的遮挡。在形体的处理上,为弱化建筑体量,局部屋顶采取退台式绿植屋面,逐层向水面跌落。从湖面角度看去,建筑仅仅沿湖探出一个角部,而大部分形体则掩映于茂密的树林之中。这样既可以尽量避免建筑的出现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又可以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归隐山水的意境。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新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建筑师、董事长、硕导温捷强

接下来,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新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建筑师、董事长、硕导温捷强就另一金奖作品“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郝家窑村村史博物馆”为在场嘉宾解说设计中的故事。

村史博物馆择址于村口西侧草滩湿地之畔,东边空旷处可辟为自然砂石停车场。在基地东侧远方,黄河常年冲击出的断崖及那层层叠叠的崖窑宾馆与场地遥遥相望。南侧有一道防洪渠,渠内山泉潺潺、芦丛茂密,并以木桥跨渠连通村落南北。经对周围环境、功能需求、投入回报、后续运营等一系列问题细致考量后,决意于以“残禅入境”为魂进行诗意地探求。

残禅:首先,以一方“残院”巧织于大环境,即南侧外院墙不做封堵,向防洪渠敞开。院中设静池并植芦草,逐步叠落,与渠内芦丛融接一体,而渠对岸村庄景致亦由此入院。至此,村、渠、院得以共存,借景与对景之时,黄河文化在悠悠芦荡间油然而生。入境:将不同功能的内外展厅、展院,以一纵两点“竖心旁”的平面格局精心楔入“残院”,由此切割出了大小、比例和形态各不相同的空间。残,即不全,是新旧的诠释;禅,为意也,是诗意地表达。断壁残檐可隐喻着历史意象,亦创造出新的文化,此乃村史馆创作抉择之魂也。

架蓝社稷(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总建筑师邹迎晞

随后,架蓝社稷(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总建筑师邹迎晞同与会嘉宾们分享了世界华人建筑创作奖作品“无锡阳山田园大讲堂”以及田园综合体的有关设计问题。

随着国家战略层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明确提出,“田园综合体”成为这个“文旅”时代应运而生的新的开发模式。田园综合体是“农业+文旅+居住”的综合,是以乡村及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开发模式,也是城乡一体化的新型探索。其主张新田园主义指导乡镇建设,主张“文化+旅游”推动乡镇发展。其即保留了现代人对乡土文明的追忆,又升华了乡土的地域文化。该项目就是在以上理念基础上,与东方园林集团合力打造的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无锡阳山田园东方的园区内。

田园大讲堂是以一种内部张力为特质,又需要与周边建筑及空间对话同生,同时彰显田园情怀、提升田园调性的一座功能建筑。建筑没有利用符号化的形象为理念,而是从空间和调性出发,以“融通”为理念,并注重自身活跃的内聚效应,力求为田园区注入新的活力,彰显出令人愉悦的田园情怀。“通”——视线与动线贯通。“融”——建筑的开放性决定其与环境的融合度。另外,大讲堂除钢结构外用了大量自然材料,在四周的围护结构上,竹子成了主角。无论是竖向支撑,还是横断面展示,亦或空中风铃一样悬挂的竹灯具,都是对四周田园景观的对话。

邹迎晞先生最后总结道:大讲堂完工近一年了,回想设计之初的起心动念,一直纠结于他的个性是隐忍还是张扬,最终我们找到了平衡的办法。在采用自然材料及与环境的通融理念基础上,大讲堂要彰显自身形态的个性,成为中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的新地标。通过一个人们喜爱的论坛建筑,把田园情怀传播出去,把对城乡发展的探索精神传播出去,这是这个建筑的责任,也是我们当代建筑师的责任。

天津中天建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创设计师田园

接着,天津中天建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创设计师田园带来了本次世界华人建筑创作奖的另一获奖作品——“天津曲院风荷住宅社区会馆”分享给与会嘉宾们。

天津曲院风荷住宅社区会馆位于天津市蓟县山区—燕山余脉,为典型的山地地形。在蓟县这个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内,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都显得突兀和不和谐。田园女士认为,建筑物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在彰显个性的同时更应该服从于城市整体规划和周围的环境。因而设计中希望通过中式建筑的空间组织,利用山地自然的地势,营造出小中见大,蜿蜒曲折、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在立面造型上利用中式建筑的青砖灰瓦,白墙绿树自然的融入青山绿水之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会馆作为项目的一部分,从风格和形式上应该服从于项目整体定位,但是作为先期展示项目,又必须总领全纲成为项目的点睛之作。为了更好的表达建筑师的整体设计意图,将景观设计也纳入建筑设计中,真正做到了景观与建筑的高度结合,使景观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建筑外墙与景观围墙间留有2米的水渠和花坛,景观绿植即在室外,从室内看去又伸手可及,小桥流水自然天成,毫无造作之气。在建筑内向外望去,步移景异,其乐无穷。这也是中国古典造园的传统的空间处理手法。另外,在细部上力求还原中式建筑的细腻和情趣,将中式的木门格栅用现代材料-钢构件替代,将古典的神韵用现代的建筑材料--钢筋水泥、玻璃、钢材来表达。在立面处理上通过高窗带等建筑手法来增强室内光影的变化和情趣。以真正做到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的高度统一。

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赵星

嘉宾的热情在聆听作品介绍的同时愈发高涨,在此热烈的气氛中,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赵星女士也开始了本次世界华人建筑创作奖作品——“西双版纳安纳塔拉度假酒店”的讲解。

西双版纳安纳塔拉(ANANTARA)度假酒店是一个小型奢华目的地酒店,安纳塔拉酒店管理公司是国际最著名的以SPA度假为特色的高标准、高要求的精品酒店管理公司之一。

项目用地地处罗梭江和南哈河的交汇处,河对面是中科院的热带雨林植物园,入口面是大面积的香蕉林,不远处有一个傣寨:城子寨。因此,设计师将“雨林中的寨院”成为设计的主题。建筑整体形象上营造浓郁的本土风情,融入生机勃勃的热带植物环境中;罗梭江因为晴天和暴雨呈现出多样的水位和颜色,故总平面布局与视线组织上与罗梭江的变幻相呼应,将自然的野性熔入酒店的生活中。

为了营造目的地度假酒店的度假氛围,设计着重考虑了以下五个方面:通过考察、研究用地周边的民居和寺庙,在建筑风格上实现了傣式建筑的延续和再生;在平面上创造多个空间序列,为宾客营造多重度假体验;结合空间序列,营造别具特色的场景与节点;在流线组织和景观朝向上,注重宾客与客房的私密性;从方案、初设到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逐步实现酒店管理公司的个性化需求。

上海成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意执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总建筑师李杰

接下来,上海成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意执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总建筑师李杰先生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世界华人建筑创作奖作品——“昆山低碳主题公园E03会所”的设计由来。

昆山低碳主题公园E03会所,位于500亩生态大湖--玉湖的中央小岛,基地三面环水、绿树成荫、不时飞过形态优雅的白鹭,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前期作为项目售楼处使用。

本案地处低碳主题园区的湖心岛核心位置,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旨在提供一个可供人们休闲、娱乐、健身、聚会的公共交流场所,体验健康舒适、低碳的湖居慢生活,营造具有东方传统美学的生活意境--”草长平湖白鹭飞”“、“微微湖风轻拂面”,该设计也因而被李杰先生称为“一首建筑的抒情诗”。

项目从空间布局到立面设计到景观小品到室内陈设一步一步营造现代东方意境,或静谧的水面、或具有禅意的小院、树木、或光影变幻的木格珊、或借景小窗、或现代感极强的金属格珊屋面、或具有细腻表面肌理的西班牙砂岩、或似隔非隔的圆洞门.……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拿捏、慢慢品味,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力求将东方意境融入生活中、空间里、渗透到每个角落里,俯仰皆是景、是画、是诗。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主创设计师张健

会议至此已进行了3个小时,但会场的气氛却始终热烈如初。与此同时,株式会社日建设计的主创设计师张健先生也带来了世界华人建筑创作奖作品——“广州新图书馆”的设计有关资料同大家分享。

张健先生以生动的短片视频介绍开始了本次的作品分享,设计构思起源于“Beautiful books”,希望提供一种像美丽心灵一样的书籍美,一股不同题材、不同感想的文化和知识气息。除建筑表面所展现出的层叠质感以及多种模数下的外立面设计外,其设计旨在提供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商业式阅读体验,使人置身其中足以一目了然。

广州市新图书馆的设计中注重呼应周围文化建筑的布局及造型特点,通过中央的文化艺术广场将其融成有机的一体。考虑以观光塔为中心的新城轴线关系,满足中心区规划的要求。外观造型喻意书籍层叠,形成极具雕塑性的粗旷外表形象,并以倾斜的体量体现现代建筑的动感精神。并通过经济合理的建筑模数布置图书馆的各项空间,将学习、阅读、研究、休憩、娱乐等功能集为一体,满足新一代图书馆的功能要求。

张健先生还提到,信息终端的便利利用,给现代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读书仍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学习途径。读书有别于上网的不同魅力。因此,拥有350万册开架图书规模的广州新图书馆,必须是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书籍本身的魅力的建筑,同时又必须与广州的气候风土等地域性特征相适应的。因此,在设计中,通过各种建筑空间设计手法和技术,力求将其设计为积极融合到环境中,与环境共生的建筑。

云南省城乡规划院副院长兼建筑总工程师王珂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本次年会的专题论坛活动专场就要接近尾声了。作为本次创作大奖分享会的最后一个作品介绍,王珂先生所带来的世界华人建筑创作奖作品——“丽江大研Aman酒店”可谓是本次专题论坛活动的完美收官。

丽江大研AMAN酒店位于丽江大研古镇狮子山顶,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狮子山环境整治工程的子项目。酒店依山而建,规划设计因地制宜,采用当地纳西文化元素,利用本土建筑材料,组织本地成熟匠师团队。自然而不着痕迹的切合丽江文化,谦逊古朴的融入古城肌理。同时让丽江本土建筑的传统技艺得以发展进步,激发新的活力。特别是有世界著名室内设计大师JAYA先生主持的室内设计和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咨询,让酒店的舒适度与纳西文化的切入无与伦比。 

为保证酒店融入古城,新建筑具备老建筑的韵味,设计师提取古城建筑的基本营造手法,即古城院落组合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主。传统匠师秉承简单的法则进行营造,多少年来,多少代人,不断延续,古城风貌丰富而统一。似乎“因地制宜、随心所欲,无招无势,自然天成”就是他们的创作法则。平面组合上,提取L型单体进行组合,并结合地势灵活自由的处理尺寸。

材料方面,丽江阿曼酒店善于采用当地文化元素,自然不留痕迹的融入丽江古城。在营造过程中,主体建筑请用当地木工、瓦工。他们个个身怀技艺,通过他们辛勤劳动,让建筑融入当地灵魂。设计建造工程中,还聘请古城建造专家李阿凡先生作为技术顾问,专司细部构造设计,以保证建筑气质的本土化。

古城镇,它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者,它是人类智慧和技艺的凝固。对于古城镇“保护”,隐隐的折射出它们生命力微弱的一面。以革新手段来“复活”它们才是其生命价值的延续。传承,是精神文脉的延续。通过本土材料,提取本土技法,依托当地匠师的智慧得以保证。革新,是赋予空间新的活力。通过空间尺度的推进,建筑物理环境的营造,满足现代生活生产的物理空间和精神寄托。

 

 

下午17:30,本次专题论坛活动在与会嘉宾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在场的学生志愿者也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这是一场学术盛宴,期待有机会还能再次聆听各位嘉宾老师的演讲。

 

附:

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作品“秦二世陵遗址博物馆”获世界华人建筑创作奖,获奖单位因故未能出席本次年会,该作品信息现公布如下,同时再次向以上获奖单位表示祝贺!

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所谓建筑即是场所的创造,它使人们的生活意义以更为明确有力的方式显现。它的意义不单单是为人类构建挡风蔽雨的实体空间,同时也应该能够成为人类情感、心灵栖息的场所。场所是在历史中形成,又是在历史中发展的,环境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场所精神的必然改变,而场所发展的根本意义在于强化场所的原有结构,和延续它的场所精神,从而让人们能够在其中相遇,但又不仅仅只是相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快速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往往过于重视速度,而忽视了我们的历史、文化之于我们的意义,使得中国的城市越来越类似,建筑过于表象化而忽略内在的精神需求。这恰恰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景象。我们愿意尽我们毕生之力、尽自己所能,抵抗这种不可持续的建筑、城市营造的畸形现象。

西安是中国最伟大的古都,许多伟大的帝王在此名留史册。西安曲江秦二世王陵博物馆,位于西安曲江池的最南端,我们这块土地的主人是作为一个暴君被杀死以后以平民身份下葬在这里,二千多年来它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太多人对此表达关注。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当地政府希望将此建设成一个旅游景点,展示历史的文物,也同时讲述历史的故事。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灿烂的文明如今已灰飞烟灭,留存的实物少之又少,建筑并不能也不需要再现当年的辉煌。我们不想建一个宏大的仿古建筑来演绎虚幻的历史,我们只是想给西安市民提供这样一个场所,它可以是市民休息、游玩的公园,**们的游戏天地,恋爱中年青人的约会地点,或者中年人交谈、老年人散步的地方。人们在这里与自然充分的接触,在放松的心态中,不经意地与历史产生碰撞。于是我们将大部分的建筑埋在黄土之中,将建筑的体量缩到最小,利用好场地的高差关系,通过传统的材料与色彩,让人们体会肃穆宁静的东方情调。而含蓄,谦虚的建筑与整个绿化环境融合成一个整体。与那个2000多年的孤坟相互映衬,成为一个让人们怀念的场景。通过这样的场景,希望能够带给人们心灵的触动,让人们在体验今天的同时,感知历史并思考明天。

通过这个案例,就是想回答:“人们在建筑中相遇”的目的,建筑应该是有生命的,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一样同样具有生命,人性因为建筑而完整,也因为建筑而色彩缤纷。人与建筑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活的大舞台,每个人在这里相遇,不仅演绎着今天,也同时表演着历史,更表演着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