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住宅与住区奖参赛作品展播|(58)摩梭家园——摩梭人聚居地保护


项目名称

中文:摩梭家园——摩梭人聚居地保护

英文:Mosuo Homeland - Preserving the Mosuo Settlements

项目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风景区

类别:住宅

设计机构名称: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日期:201210月至今 

完工日期:201510 

建筑总面积 :44817.46

设计组人员:张远平、郑欣、马俊、白诗奇、李觐

业主/发展商:盐源县人民政府

曾获奖项:2014年度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优秀住宅设计一等奖


项目介绍 Project introduction

人、自然、天人合一

      中国居住空间环境营造最突出的壹点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界的有机统壹,这是壹种哲学境界与审美境界,更是壹种人生理想。庄子在几千年前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壹”反映出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生存条件,而人们必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观点。

      泸沽湖周边的摩梭文化是保留至今的人类母系氏族文化遗存,有着自身独特的生活习俗、文化风俗、建筑特色、民族服饰,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唯壹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社会和学术价值。


工作范围及内容

      本案工作包含了:洼夸,阿陆,扎俄落,博树,五支落,落洼北,落洼南,密洼,阿洼,格萨等10个摩梭人重点保护村落的村落保护,村落扩建,村落风貌整治,院落居住功能提升等内容

每个村落的工作内容包括4个部分:

1。村落公共区域的整治(道路,院墙,沟渠等)

2。村落建筑立面的整治

3。村落基础设施的完善(水网,电网,天然气管线等)

4。村落文化节点的设计


设计目标:

1。通过设计师的参与,引起摩梭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重视。充分尊重摩梭人的生活生产模式,最大程度的保留并延续摩梭人的居住习惯。

2。完善村落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3。将村落的居住者,村落的建造者以及设计师三者联系在壹起,改善村落的公共环境,整治建筑立面,共同保护摩梭人的聚集地


摩梭文化

摩梭人历史

      我国目前的摩梭人口,云南省宁蒗县有15000余人分布在永宁、拉伯、翠玉、红桥、红旗、大兴、宁利、新营盘、西布河等9个乡镇;此外丽江、永胜、华坪、维西等县有摩梭人散居。四川省盐源县有13000多摩梭人,木里有7000多摩梭人,盐边、冕宁和西昌也有零散摩梭人居住。至20世纪80年代末称为摩梭的人口大约有4万人。

      摩梭人早在唐代以前就已定居在泸沽湖周边地区。泸沽湖地处我国横断山系北段高山峡谷区,滇中盆地山原区及滇西北中山山原亚区的交界地带。行政上隶属于云南省宁蒗县和四川省盐源县共同管辖。四川摩梭人被划为蒙古族的壹个分支,云南摩梭人被划为纳西族的壹个分支。

摩梭人聚居地的演变


泸沽湖的传说

      湖北岸的格姆女神山是位美丽多情的姑娘,她与许多神山有着阿夏关系。有壹夜,远方的男神山骑马来与她相会,见她正与别的男山神幽会,忙掉转马头返回,此时天已启明,神马壹急踏出了深深的马蹄窝,女神见他远去伤心地哭泣,泪水注满了马蹄窝,变成了今天我们看见的泸沽湖!

      泸沽湖是摩梭人的母亲湖,同时在与当地环境不断适应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生态文化模式——神山森林文化。


依山而建 傍水而居

      泸沽湖区各种独特的森林和湖泊生态系统,蕴藏了丰富的自然资源,适于居住;由于摩梭族对自然的崇拜,所以房子依山而建。

摩梭人生产方式——农耕文化

摩梭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中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逐渐形成了以农耕为主,畜牧业、赶马运输业、渔业、家庭手工业为辅的生产生活方式。

母亲湖+神山文化

      聚族而居、精耕细作——保护原始生活状态和文化的原生性和整体性

摩梭人集中聚居的滇西北高原地处多种文化边缘处的交汇点,受到青藏文化、羌族文化和百濮文化的共同影响,再加上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因此摩梭人的乡土建筑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建筑形态和独特的居住文化。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与盐源县的其他地区的蒙古族语言相通,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信奉藏传佛教。

文化与信仰的交融——充分遵从历史传统,注重文脉的延续性

      摩梭人集中聚居的滇西北高原地处多种文化边缘处的交汇点,受到青藏文化、羌族文化和百濮文化的共同影响,再加上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因此摩梭人的乡土建筑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建筑形态和独特的居住文化。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与盐源县的其他地区的蒙古族语言相通,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信奉藏传佛教。

摩梭人文化习俗

母系社会——“神秘的东方女儿国”

      整个摩梭社会的文化结构,就是母系家庭文化,母系家庭(“日杜”)是摩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指同壹母系亲族成员组成的家庭及其居住的房屋,包含“母系家庭”和“房屋”双重概念。

      传说很早以前,有壹对摩梭恋人,阿夏(摩梭女孩)居住在草海的壹端,阿驻(摩梭男孩)居住在草海的另壹端。每到晚上,阿驻就要摇着猪槽船到对岸去找阿夏走婚,天不亮,阿驻就要摇着船回的自己居住的地方。阿夏心疼阿驻,为了阿驻走婚方便,就在草海上修建了这坐桥,后人也就称呼这座桥为走婚桥了。

走婚文化

      在母系家庭中,男不婚女不嫁,,青年男女靠“走婚”完成传承的任务,成年男女们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去晨来。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


聚族而居、精耕细作

      传统摩梭民居为大家庭聚居模式,每户面积大约在300平米左右,聚居单元分为三个活动圈层:生产圈层,生活圈层,居住圈层。具有人员多,功能混杂等特点。

      由于传统的民居构架模式对于舒适性、私密性与卫生条件要求相对较低,应对现代的生活需求,存在壹些问题有待解决。

在新的设计中针对传统民居模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文化与信仰影响下的院落布局形式

      在氏族、宗教文化以及摩梭人特有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形成了摩梭民居独特的院落布局形式。

核心空间——祖母屋

1、上室:设大灶台,用以收获季节煮酒,或者平时煮牲口的食物

2、下室:设粮仓,用以储存粮食及劳动工具

3、后室:为储存重要财物或者停放尸体及生小孩的空间

4、下火塘:为接待宾客之处

5、上火塘:靠神山方向,正对“冉巴拉”,供奉火神,是全家人生活聚集之处

6、厨事操作区:日常生活厨房

7、祖母床:为家中最年长祖母居住

正房也叫祖母屋,是壹家之中最年长的女性,壹家之主居住的地方。祖母屋由两根柱支撑,分别为“男柱”和“女柱”,代表男女平等,男柱和女柱必须出自同壹棵树,女柱为根,男柱为干,象征“女本男末”。祖母屋中有“火塘”,火塘的火代表家族的命脉,因此不能熄灭。家中所有重要仪式和聚会都在火塘前进行。

      摩梭人的一生始于正房、终于正房,摩梭女人更是一生中所有的重要事件都发生在正房。

保护策略

母系氏族,精神居所——重在保护减少建筑师的创作痕迹

      母湖、神山、火塘、花楼,摩梭、阿夏,独木舟、木楞房,神奇的泸沽湖畔女儿国,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壹个母系王国,吸引着无数的目光。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婚姻等习俗,居住空间即是他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他们生、老、病、死行为的载体空间。

师从自然,有机更新——建筑师的“存在”与“不存在”

“存在”是建筑师对于项目的整体风貌和完成度的把控。

“不存在”是建筑师减少个人意志而遵循本土材料使用和本土建造过程的谦逊态度。

乡土材料、乡土建造

      当地的传统建筑多为方木垛成的井干式木楞子房,房屋皆用圆木或方木垒墙,以木板覆顶,并多用夯土墙。在材料的使用上,沿用原来的建筑自然材料,在建造的过程中,仍然使用泸沽湖摩梭人原始的建造手段和方式,强调建筑材料的乡土性和建造的原真性。

师从自然,有机更新

现状祖母屋环境

      祖母屋作为摩梭民居中最重要的房间,在传统模式中,功能集家庭起居、会客、厨房、餐厅以及祖母居住为壹体,房间核心的火塘,具有其不可替代        的文化与宗教涵义。

      由于传统民居的火塘除承载其文化功能外,还作为厨房灶台使用,造成其祖母屋内油烟聚积,不利健康与卫生,同时作为全家人厨房灶台使用,在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在新设计中,针对火塘做了两方面改善。

1、屋面中央吹拔处理或使用管道排烟,迅速引导排走火塘烟火,减少烟尘聚积。

2、在院内设置独立厨房,作为主要生活烹煮场所,更好的满足生活功能需求。

木楞房公母榫构造

      摩梭建筑的特色之壹就是采用“木楞房”的墙面形式,圆木之间通过公母榫的构造方式进行连接。除此之外也较常采用夯土墙、干粘石外墙,毛石外墙等墙面形式来丰富建筑的外立面效果。

      传统摩梭民居采用木瓦屋面,但由于其自身防水性与耐久性不强。现代摩梭民居已经大量采用烧制青瓦作为屋面材料,用白石灰在青瓦屋顶和檐口上勾勒出壹道装饰的白边,凸显建筑坡屋面的轮廓。

      抬梁式的构造是在梁上立短柱,柱上架梁,梁端头做碗口与其上的圆形檩木相交;井干式民居的梁架构造是檩木直接搭在其下的梁上,不做碗口,且除脊檩外,其余檩木上均承上部的梁,上下梁之间不施短柱。

木窗,窗棂图案采用摩梭传统镂空花格图案。若考虑到冬季保暖等因素,也可在原建筑窗外加设装饰性的木窗棂(如示意图),使得外立面整体效果统壹。

传统摩梭民居采用木质栏杆,其独特的镂空栏杆花格纹样与垂饰,更是饱含摩梭族的宗教与文化传统的特殊涵义。

      轻型木结构不同装饰外墙面实现办法与保温防潮处理轻型木结构外墙仍可以实现多种不同外墙饰面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方式:

1、木结构外做砌体,可以实现毛石墙面,青砖墙面等装饰效果。

2、外挂装饰板,可挂水泥压力板等再做外墙涂料实现干粘石等各种涂料外墙面效果,或者挂装半原木实现木楞房外墙面效果。使用原木结构也可实现木楞墙效果,但造建筑选用轻型木结构,其主要优点是楼盖和墙体分开建造,木构架可工厂拼装好,再运到施工现场就位,便于大规模建设的批量模数化生产与建造。外墙面采用装饰性的木板材,建筑外观还原摩梭传统木楞房的效果,节约木材的使用。

      木结构的防腐处理,主要采取的方式包括,通过设置防虫网,防止蛀蚀,室外采用防腐木,通过设置防水透气膜,空气间层等防潮构造以阻止其浸水腐蚀。

对于轻型木结构,则主要是通过空腔填充防火棉,防火石膏板饰面,以及加入金属防火分隔等构造方式来处理。

      使用重型木结构的圆木构件墙体,也可以考虑采用胶合圆木构件,这样可以减小木材截面,达到节省木材用量的目的对于重型木结构的防火设计主要是通过规定结构构件的最小尺寸,将所有构件外露,利用木构件本身的耐火性达到规定的耐火极限。大型木构件之所以有良好的耐火能力,是因为木材的炭化作用,当木构件暴露在火中时,表面形成的炭化层起到了很好的隔热作用,保护了构件内部受到火的进壹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