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WACA建筑学术交流文化周·演讲集锦(二)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6A8工作室主任主持建筑师李亦农女士

      各位专家、协会的领导,很高兴今天跟各位一起来探讨材料和建筑的一些关系,我一直带领工作室做一些建筑设计,今天我带来一些我们工作室的作品,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另外也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材料的问题。我们主要是以项目贯穿的,我讲的题目是“建筑性格与材料表述”,不一定很切题,主要是跟大家交流一下材料的运用。


      材料、建筑、性格,做设计的时候,是一定需要材料表现的,最简单、设计之初我们认识的是通过材料表现的,尤其是外部的建筑材料,是建筑的表皮,或者说辅助、完善建筑的形象,但是随着建筑的不断深入,材料与建构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今天我带来了几个专案,我认为材料已经深入到整个建筑体验的全过程,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我设想的材料与建筑性格的互动关系。

      下面,给大家带来几个项目,由于时间紧张,简单说说材料和建筑,尤其是建筑体验的思考。


      这是前几年做的培训中心,因为是谈设计与材料,而且绿色材料也是一个很大的部分,这里我们用到的就是32型的材料,主要是两层,是燃气中心的培训中心,这是一个燃气专业人员实际搞培训、专业操作的场所,虽然小但是有食堂、教室、培训的场所,这是教学楼建成效果。这个材料很简洁,领导希望这个材料有厚重感,选择了J2C,这个是宿舍楼,三层,一样的手法,空间也很简洁。这是中间的食堂,这是J2C,这是工业化生产的,同时是一些废旧的材料,矿砂、石渣,它实际上是用废旧的原料做的,再创造性非常强,可以和建筑师一起设计模具,这些穿插在一起既对比又协调,这个条的宽度在10米左右,可以满足人的视觉感觉。


      下一个案例也是用这J2C材料的典型案例,这是本土建筑,可以适当地利用本土材料,可以产生我们达到的效果,这在我其他的材料里也讲过,像周口店附近、黄山的地质地貌这些都是特点,在去云居寺和上石洞这些都是必须要经过的,这是黄山当地的斑岩,是墨绿色的覆盖在表面。这是黄山的特别有地貌特点的民居的节选,在石洞沿着河走,这是典型的黄山民居,黄山的板岩覆盖,这些包括我们用地的地块选择。我们的用地很有特点,这个地形产生了一个稍微有点奇怪的造型,这是从地平一直爬升到坡上,这是一个非常晶亮的玻璃顶的大厅,这是很好的隔音,中间有阳光的小中亭来联系。这是入口,当时为选材很苦恼,我们当地调查了很多,后来突然看到这种材料,满街都是,但是大家想不到用它来做一个非常非常正经的建筑。我们最后选了以后,当地的领导写也很不高兴,说这个材料不用150块钱,20块钱、50块钱就拿到了。



      这个板岩用一刀一劈就可以了。而且这个矿山离我们的建筑只有半小时的车程,所以这个建筑就达到了既廉价又反映了当地石材的特点。这个延长面非常长,约一百平米,在需要突出的最高部位,我们把石材立起来以后,在山体演变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这是一个侧面,这里展示了一些材料的做法,这里不细说。这些都是开放的、缝很大,这种让人很能体会机理的变化,岩石的变化变迁。这些石材我们选了很多,让它能够自然地挂在这儿。这是立挂的细节,镶在墙里面,用立挂架把它夹住这些石片。这是屋顶,屋顶为了透水,虽然是平挂,但是把缝隙放大,这里做了一个排水的系统,到了下层把雨水排出去。这是各个角度的效果图、室内的设计。图中是北立面,南立面也做了一些细化,因为博物馆的设计,在每个立挂的附近都做了一些美化,这是细节,玻璃窗也是跟走的一样的模式。这是施工到尾声的时候。这是主路口。



      在这个工程中我们体会到,材料已经参与到建筑本身的形成和建筑本身整体文化和性格的形成,因为这是典型地方材料。这是室内,也是模仿了当地的自然风光,这是各种楼梯,后面是我们的设备房,这是跟“一线天”里面的攀岩是一样的,起到了非常好的装饰效果。


      下面是一个小工程的建筑,这是小的雕塑博物馆,实际上这是一个违章建筑,因为一些古典家具、新型的博物馆,边上还有基督教的博物馆、中国油画院这些都是不完善的,这个层高比较大。另外,我们对艺术家的艺术主义的理解,包括对这种造型的简洁,还有后面的效果,流线进来以后是经过大台阶进入顶层,是一个反向的流线。这里我们的思路跟大家回顾一下,我们的用地很简章,是一个方块地,我们要把地用满,还要有雕塑家的工作室,这里有一个厂房、文化交流用房,我们把这个建筑做成黑白相间。这个建筑物的正立面是板材的,希望它有一种超尺度的灰瓦的联想。这是施工当时,这种材料,因为这是违章地区,不知道能够存活多久,所以用得材料比较廉价,都是一些涂砖、层板,达到了我们当时想要的效果。还有楼梯、木门都是采用了这些比较清新的材料对比。


      现在看一下细节,就是一些涂砖的细节,有挂瓦的立挂,这是一些空间,这两张是构思的时候做的效果图。这两张是要施工要结束的时候的感觉,这个我们做的自然光,采光点特别高,这种慢反射光,不会有阴影、不会有过多的光,展现了展示的效果。这个博物馆台阶的设计,可以往返地展出雕塑家的各种艺术品,这个实施下来跟我们的设想差不多。


      下面是我们在清华大学做的科研楼,这个工程我们也投入了很多心血,我本身也是校友,能够在清华做建筑,非常荣幸。这是一个比较普通的科研楼。这个我介绍一下,这个建筑为什么做成这样,因为跟学校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是有关系的,这是清华大学的示意图,清华大学的主要风格初建的风格,这里礼堂区是美式的风格校园,最早也是美国建筑师做的,现在也是文物建筑部分,这是超尺度的三合院,这是以礼堂为中心,风格是以红白相间。


      这是西区很成功的几组建筑,包括图书馆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理学院、医学院都是比较开敞的,在清华西区,清华东区,是以学苏时代的主楼为建筑的,这里纷繁复杂的风格都在主楼,这里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点,清华比较独特的分界就是红白区。我们的科研楼是在白区,是比较荒芜的旧房子拆建的,这里选择一个风格需要慎重地考虑。这是清华的一些历史,大家可以看到一些著名建筑,这里有礼堂、学堂,包括体育馆、博物馆,都有一些轴线渗透到学校里。包括主楼因为持续整修,形成了更宏伟、更宽阔地轴线。图书馆是有里程碑式的,既要有文化的传承,又要有现代的思考。


      讲到功能的性质,我们要探讨的,功能上要有很多的院士带领他的项目来研究,这些都是能解决的,一对实验室可以对应老师的教学办公用房,这里从功能上分成了两栋楼,既有大进深的实验部分,又有比较开放的朝南的小开间设计。下面的这个楼共享的部分,两栋楼要共享一些,比如说报告厅、师生休息交流的空间,下面通过局部、地下的公共层,把高校的科研楼联系起来,增加了空间的活力点,为非常理性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学习、休憩、思维的场所。在北楼的南侧我们挖掘了地下空间,这是连续的,让更多的地下空间地上化,让公共空间的层次也更加丰富,增加了体验感,发展了小三合院的模式。我在清华上了八年,清华的建筑风格都有人描写,什么笔直的干道等等,我们希望有所改变,给学弟学妹留下一些不一样的空间。


      这是建成的样子,非常的朴素,非常温馨的板楼,这是临街,这是校外,这是报告厅。我们的建筑,我认为对材料的述说,我认为分成两部分,这里是红白相间,这是历史的所在和发展,我们在校园的新建部分,我们希望两种风格的融合,又有文化的延续,所以每栋楼都有板楼,一条是红、一条是白,白色里面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效果,这都是一些细节,白色里面有红色穿插,就像网格一样,上部分是非常理性、非常直的线条,隐射着里面的空间。层后面的基础也是一样的,红色一层、白色一层,空间印象是非常简洁的,实现了红白交织。而且在学校里面我们对这种老建筑非常有好感,我们延续了4米高的层高,这个玻璃也是非常明亮,这里自然通风,不用通风设备就能达到通风的效果。下面是交流空间。这是我们做的上部分的细节,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做的红砖和白色的,都是涂料做的。因为在学校有一个特点,学校经过若干年的改变以后,使用了红砖的用材。还有水沙石部分,这是从早期到建校最早的时候开始,引进了学校发灰又发白的效果,隐射了学校历史。这是我们要的效果,也是一些细节。施工单位也配合得很好,还有这个凹缝我们要求达到2毫米,他说不一定能够达到,但是1.5毫米肯定可以,所以细节我们也是把握得很好的。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这里我们用了大面积的U型玻璃,以我们对空间的体验和建筑的特殊需要,我念一段:“传统园林的的设计精髓在于游园途中,通过复杂的接口,与人的感知发生共鸣与互动,创造丰富的感官体验,我们想在建筑首二层以U型玻璃构建单曲面墙体,连续舒缓的曲线圈合成自由流动的公共场所,自然环抱出亲切的密语空间。U型玻璃悠然的传送柔和的漫射光线时,在视觉焦点处设置的透明玻璃,使若隐若现的精致瞬时清晰呈现,带来了柳暗花明的事诗情画意,室内外空间便开始交融、对话。”

      这是我们做的休息咖啡厅。这是非透明部分和透明部分是相互变换的。这是三合院,这是南面、这是北面,这些造型和空间带给人的体验和感受是不一样的,让人的精神产生了不同的反响。这里当时也困惑了很久,到底要选择什么材料,透明玻璃达不到温馨的效果、这种若隐若现的效果,我们通过模型做过透明的玻璃,发现它容易产生互相看透的商业化的感觉,所以几次改造选择了U型玻璃,建筑师也比较喜欢。

      我认为材料的构造和建构之间形成效果,关系非常大,这里我们把U玻跟厂方咨询,这里是两个扣,这里是拉大了距离,我们把这个放在双层的U玻之间,一个是效果,室内也看不到结构,室外也没有,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效果。因为我看到一些作品,由于种种原因,结构独立于U玻,产生的效果连续感不会这么强,这个建筑里面是延续的,我们跟施工单位沟通,完全实现了结构,室内没有这个构造、室外也没有,实现了这个结构,完全支撑这个建筑的结构都在U型玻璃里。我们贴了保温膜以后,也加大了节能的效果。还有所有的开窗部分做在透明部分上,使其很明晰,最终希望老师和同学在南北楼之间游走没有障碍,可以自然地过度。室内也是同样的,这是报告厅的走廊。


      这是夜晚的效果,这是刚建成时候的效果。这就是在庭院里看到的效果。这里有爬山虎,可以沿着地下一层爬到上面去,希望在我们的建筑有非常完整的体验。

      我的简单汇报就这儿,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