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会员

沈驰
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公司深圳公司合伙人、总建筑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高级建筑师
中南大学建筑学学士/ 高级工商管理硕士
从业时间/13年
深圳市建筑设计审查专家库专家
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评审专家
观筑建筑发展中心常务理事
行业经历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建科院 方案总监/ 项目负责人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建筑师
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合伙人/ 总建筑师/ 副总经理
个人荣誉
2008年,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中国青年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
2009年,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首届十佳青年建筑师奖;
2011年,作品收录在《前进中的中国建筑》,在(东京)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展出;
2012年,作品入选文化部“建筑中国100”,在欧洲曼海姆博物馆展出。
项目作品
其担任项目负责人或主创设计师的项目获得近20项设计奖项(摘要如下):
1.2011年世界大运会运动员村国际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区)
2013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公共建筑 一等奖(中国建筑设计类最高奖)
2.深圳建科大厦
2011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公共建筑 一等奖(中国建筑设计类最高奖)
2011年度住建部绿色建筑创新奖 一等奖
亚太地区环保建筑 优异奖
3.淄博职业学院新校区规划及建筑设计
(南区教学楼)获200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 银质奖
(北区综合楼)获淄博十大建筑 第一名
4.深圳龙岗体育新城安置小区
2008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活动 建筑金奖
2008华人住宅与住区 高科技住宅设计奖
5.深圳大学城-哈尔滨工业大学园区
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 佳作奖
深圳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公共建筑 二等奖
6.无锡国联大厦
2013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工程设计类 二等奖
7.深圳龙岗黄阁翠苑
深圳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住宅设计 二等奖
8.杭州香江国际大厦(在建)
9.深圳中山证券大厦(在建)
10.深圳1126办公培训基地(在建)
11.山东交通学院三号教学楼和工程实训中心(在建)
12.深圳第三高级中学(教苑中学)(建成)
13.深圳龙岗法院审判法庭大楼(在建)
14.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在建)
15.深圳龙岗嘉欣园(建成)
16.花样年苏州喜年广场综合体立面设计(设计中)
沈驰擅长公共建筑、文化建筑、园区规划等类型的设计和策划,带领团队完成了诸多重要项目的设计创作,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并获得包括两次国家最高奖在内的各类奖项20余项。沈驰曾在作为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领军企业(住建部的三大技术支持单位之一)的深圳建科院工作多年,在应对气候学的建筑创作领域有独到的研究和实践!
沈驰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建筑学报》(核心期刊)、《建筑创作》、《建筑技艺》、《世界建筑导报》等著名专业期刊,并在2011年、2013年获得连续两届“深圳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沈驰还曾受邀担任《南方都市报》“建筑评论专栏”作者。沈驰多次受邀做公开演讲,包括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面对市民的建筑大讲堂;其也曾多次接受媒体专访。
重点项目
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运动员村公共建筑群(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

地理位置:深圳龙岗区
建 筑 师:沈驰、王羽、洪文顿、陈晨
主要功能:图书馆、办公科研、教学、体育
委 托 人:深圳市工务署
项目类型:教育
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建成时间:2011年
本项目一方面作为迁址新建校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兼做“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运动员村国际区。
建筑设计试图通过建筑形体、空间设计的手段,探讨在夏热东暖地区提升建筑节能效果及舒适度的普遍方法,并借此营造能激发校园文化的公共空间。

1、科技楼的“多风道空心结构”
面向主入口广场的科技楼利用高层建筑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太阳能中庭和风塔,并根据深圳主导风(东南风)的走向,按照风道低进高出、宽进窄出的原则布置多个空中花园引导通风。中庭及“风洞”的合理布置将风压作用与热压作用结合并相互补充,优越的通风和自然采光条件实现了不依赖空调及人工照明的高大中庭,“风”与“光”的建筑为使用者创造了优越的环境质量。

2、图书馆“冷巷”策略
在有限的用地内,布局紧凑的图书馆采用了切口式天井做法,与单元式的阅览空间穿插布置,让阳光渗透到建筑内的每一个角落。背离日照方向的“切口式”天井是对岭南地区“冷巷”效应的再现,“窄切口”充溢着柔合漫射光,却让直射光难以进入,实现建筑的“自遮阳”。“冷巷”也作为空调新风的采集处,将阴凉的新鲜空气带入室内。

3、会堂
图书馆东北侧为1000人会堂,兼有影剧院功能。观众厅从地面向上起坡,斜坡下方被利用作为入口大堂,这种做法创造了比常规影剧院观众席更大的坡升,让前后排视线全无遮挡。起坡的形态从建筑内部向外立面延续,带来富有动感的形体。

4、体育场与风雨操场
“山”形折板式屋顶把体育场、风雨操场两座建筑连为一体,一半是体育场的阶梯式看台,另一半是风雨操场屋顶的阶梯式花池,两座建筑中央为架空的共享区。建筑从地面匍匐而上,呼应着周边山体的轮廓。在这里,学生可以从地面漫步而上,在台阶上晨读、聊天,建筑超越了单一的用途,成为校园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新闻来源: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会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