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CA会员专题:温捷强 | 成吉思汗纪念堂



项目名称:成吉思汗纪念堂

设计者:   温捷强

设计团队:温捷强、张华、康宝玉、王永在、狄全煕

施工单位:内蒙古捷新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类别:纪念堂

项目地点:呼和浩特市南郊蒙古风情园

委托单位:内蒙古东方甘迪尔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面积: 960㎡

建成时间: 2006年


      蒙古风情园成吉思汗纪念堂位于蒙古风情园中轴——成吉思汗大道尽端,成吉思汗广场北侧,座北朝南,与可汗宫大酒店遥遥相望。建筑外观由方圆结合的纪念性平面构成,与东侧的可汗宫在视觉形式上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强烈的色彩及富有雕刻感的造型彰显了其独特的个性。


      三重圆形石砌基座上凌空悬架着乳白色的方形巨斗。在造型上、色彩上、材质上,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张力,强调了地方审美特征;巨大悬空的斗形在特定的空间环境尺度的衬托下,小中见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强化了纪念性建筑的特征——倾斜悬挑的造型和不断增高的台阶踏步,使参观者、祭拜者的情感在连续不断的行进中,由外到内步步升级,最终达到了纪念性的高潮,在无意中达到对成吉思汗的无限敬意。

 

      三重圆形的片石基座粗犷、质朴,极具地域特色,其原型是“蒙古草原”的祭祀“敖包”。其上方高高托举在半空的乳白色方斗与其东侧的可汗宫变形蒙古包群在色彩上遥相呼应,在形体上产生对比,在和谐中创造了自我,强调了“曼佗罗”式建筑的中心感和纪念性;乳白色的选用让人联想到了圣洁的乳汁与乳酪,而方形又隐喻着大地(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高高托起的方斗隐喻着“奶祭”——“以地敬天之意”,表达了成吉思汗和蒙古草原民族古往今来对长生天的敬仰,同时也寓意着以方形的巨斗承接着上苍的甘露和长生天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恩泽与滋润;“敖包”之上设置纪念堂这本身在蒙古民族心中就是一种贡奉,而在蒙古草原上也只有成吉思汗作为神的化身方可得此殊荣。另外,入口门楣上方“弓”形变形的碑刻,不仅丰富了建筑的细部(有传统牌坊之隐喻),同时衬托了毛泽东主席的亲笔提词,同时又暗示了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伟大军事才略和对毛泽东诗中所提及成吉思汗的多方思考。


      在内部环境设计方面打破以往纪念堂以壁画、碑刻为背景,衬托塑像的形式特征,而是以蒙古人的审美原型和宗教原型为基础,追求对比粗犷、夸张的审美特征,用联想的手法来创造建筑的时代性与纪念性。白色的穹顶阐释着神圣与圣洁,穹顶中央的柔曼的自然光环和华盖引意着上苍的所在和神的所在,引意着长生天之子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精神的中心及心中的圣神;下部古朴宏厚的仿铸铁云图镂雕连绵不断,一方面引意着繁生繁育循环往复的哲理,另一方面也寓意着在长生天下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与思想的博大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同时也是对蒙古包“哈那杆从类型学角度的传承与发展。镂空的云图和穿孔的石膏板穹顶后面都设置了吸引岩棉,大大减少了弧墙和穹顶带来的环绕回声和反射回声。


      纪念堂虽是对原有设计单位所做的汉白玉基座上蒙古包形的纪念堂在已施工基座后修改而成,但如今看来当时对环境的分析形式和尺度的推敲以及建筑自身纪念性的把握是情理合一的。

 

 


新闻来源: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会员